查看原文
其他

坚守60余载!大山深处的“接绿赛”

宜春发布 宜春发布 2022-03-29


在靖安县三爪仑林场,朱赳夫一家三代深扎松涛绿海间,矢志不移播绿护林60余载。如今,爱林护林的绿色家风还在延续,影响着第四代——


“这是我50多年前栽的树,你看长得多好,要管护好它们啊。”11月23日,74岁的朱赳夫在女儿朱非可陪同下巡山,他粗糙的手轻抚粗壮的树干,眼里充满着对林业的热爱。

(左上角:朱非可  右下角:朱赳夫)


朱赳夫是靖安县三爪仑林场的“林二代”,朱非可是“林三代”,尽管职责在变,但祖孙三代初心不改,坚守同一片绿海。在他们心里,家就是山、山就是家,看到家乡满山风景,感到无比自豪、幸福。

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,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坐落于宜春最北部的三爪仑林场,在几代护林员的“绿色接力”中,成为江西省首个国家示范森林公园,森林覆盖率达95.7%,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超10万个。
增   绿


1965年,朱赳夫在三爪仑林场参加工作,和同在林场工作的父亲朱楚乔一道播绿护林。


选择山林,就意味着选择了苦与枯。


(资料图:三爪仑林场职工正在扛木料)


“当时什么都靠人工,树苗都要肩扛上山。”朱赳夫回忆说,那是一穷二白的年代,他和工作队的队友们自带干粮,在山里一干就是一天。人工打穴、放置树苗……手掌磨出血泡,血泡变成老茧。


朱赳夫告诉记者,他们这一代护林人经历过“靠山吃山”“皆伐”的护林阵痛期,参与过“采育结合”“采小留优”的林业转型期,深知“山林,就是林场人的命根子”。


(资料图:三爪仑林场职工上山劳作)


几十年如一日,朱赳夫翻高山、穿深谷,在青山绿水间挥洒汗水,以最原始的方式让树再多一棵、山再绿一片。他始终牢记父辈的嘱托:“决不能把林子守小了。”


退休之后的朱赳夫,经常会到林场转转,看看自己种下的那一片林海。“这些树刚种下时只有几寸高,现在都已长成郁郁葱葱的挺拔大树。看到这片林子长势好,就是我最大的幸福!”朱赳夫感慨地说。


护 绿


“树就像我们的孩子,看到这片林子长得郁郁葱葱,就觉得很值。”在三爪仑林场长大的朱非可,对护林有着特殊的情怀。


1996年,朱非可在江西赣州林校毕业后就选择从事林业工作,扎根家乡守护绿水青山。


林场地广人稀、信息闭塞,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,上山下山全部要靠步行,一到冬天,天气异常寒冷。25载护林,朱非可褪去了“学生气”,蜕变成了“女汉子”。


朱非可说:“从我爷爷开始到我爸这一代,他们的那股爱林护林的情怀深深影响了我,我不仅要把森林管护好,还要把这份热爱传承下去。”


(朱非可母女)


家风的传承影响到了第四代。


朱非可的女儿聂博宇2020年高考考取了林业“三定向”生。“从小耳濡目染,爱林护林的家风早已深深刻在脑子里。”聂博宇说,她的理想就是像外公和妈妈一样,尽己所能守护好家乡的绿水青山。


活 绿



以林为笔,葱郁成画。
一代又一代林业人的接续坚守,铺就三爪仑最亮丽的“底色”。

(被几代林场人守护的小树苗变成了参天大树,形成了茂密的森林)


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。”接过上辈增绿、护绿的接力棒,朱非可和许许多多三爪仑人还在思考如何“活绿”,既守牢生态底线,又捧好生态饭碗。

(起点位于三爪仑林场三连队附近的高空玻璃漂流)
“三爪仑的优势在生态,出路也在生态。”三爪仑乡党委书记刘兆单说。森林旅游+休闲观光、森林旅游+康养、生态休闲+民宿……一条“生态+”的绿色产业链正在三爪仑铺开,三爪仑生态旅游在持续升温中迈进2.0时代,年均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,旅游年均收入超2亿元。
“三爪仑的生态旅游品牌,在南昌以及湖南、湖北等周边地区的知名度很高,游客纷至沓来、流连忘返。”靖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朱小丽说,三爪仑凭借良好生态优势,已连续斩获江西避暑旅游目的地、江西旅游风情小镇等7项旅游领域的省级荣誉。



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在三爪仑绿水青山已然成为乡村振兴的“金山富矿”


■本文仅供交流学习,若侵犯到您的权益,敬请告知删除


(来源:付娇 记者 谢文亮 王小军/文  记者袁亦张/图)

(编辑:龙姣;编审:潘立南;监制:彭晓英)

小布想和你交朋友,微信号:zhangfang309

大家都在看  

➯市领导会见平安银行南昌分行行长一行

➯获奖名单出炉!宜春上榜的是...

➯守护生命之源!391个项目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